杨勇——服务乡村振兴的竹艺人
杨勇——服务乡村振兴的竹艺人
公司(团队)名称:永利集团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工程院)
企业员工人数:12
主营业务:文创、乡建
负责人(法人):熊樱 姜珊 杨勇
乡村振兴工程院是乡村振兴学院下属社会服务机构,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孕育而成的,立足本土,扎根乡村,服务为民,文化振兴,主要由学校分管领导、学院主要领导、项目负责人、优秀毕业员工、在校优秀老员工、企业负责人组成。坚持跨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校地校企合作,始终将老师所教、员工所学转化应用到社会服务项目中,主要从项目调研、项目定位、项目策划、项目规划、项目设计、项目指导、项目实施、项目运营管理等路径进行一体化服务,切实做到人才培养改革、教学体系实践体系改革与社会需求服务融合,力求将作业变成作品、将作品变成产品、将产品变成商品,为学校创业园的发展助力,为学校创业孵化成果添砖加瓦,为学院老师员工搭建夯实的社会服务平台。
乡村振兴工程院由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乡村文化振兴文创产品研发展示中心、乡村服务成果展示中心三大板块构成。目前,相继完成了诸多品牌形象建设、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文创产业传承创新项目,形成了丰富的乡村振兴经验。具体服务项涵盖了四川南充千椒鱼府灯饰项目、重庆武隆归原小镇竹艺景观饰项目、重庆梁平百里竹海露营基地接待中心竹艺项目等30余个项目。
团队始终依托乡村振兴国家战略,2020年是实现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团队定位精准,深入服务荣昌区、永川区、武隆区、南川区、梁平区、石柱县,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点专业、《乡村景观设计》一流课程、横向项目成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1年是乡村振兴启动之年,乡村从系统策划、规划设计、指导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系统需求面极大,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深度和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力度,拓展项目发展思路,为当地百姓谋利造福。乡村振兴学院工程院立足地方,扎根乡村,坚持对乡村经济发展进行系统性服务。可见,市场前景广阔。
乡村振兴工程院团队由跨行业、多学科、多专业的成员构成,具体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营销策划、工程造价等专业,群策群力,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实现项目高效推进。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打造出了很多“乡村振兴”样板,乡村整体面貌、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整体的发展水平、发展深度还不够高,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乡村振兴不是一条顺利的路,成功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项目前期的调研、背景分析、项目设计方案以及后续一系列的文创农产品活动,都以纳入到我们的设计方案中。从ppt的制作到讲解,从方案的落定到项目的实施,项目体系的成熟度是经得起推敲,反复观摩的。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团队逐渐成熟,从项目对接、前期调研、项目提案、概念设计、品牌系统、环境景观、文创产品、规范设计、材料工艺、实施指导、运营管理等形成了极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团队群策群力,实事求是,对症下药,精准服务,极力为地方项目植入特色根魂,让艺术下乡,切实改变优化地方环境,有力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让老百姓受益。
下面分享几个项目感受,一是“清江乡村振兴展馆”印象最深,首先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入现场,亲身体验展馆的布置;其次,展馆中汇聚了各地乡村振兴人士,在这里他们通过各自的经验进行交流互动,对于刚踏进这个行业中的我们是一次收获匪浅经历;最后在大师们的分享下,我也试着自我总结融进乡村振兴的集体中。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从前未留意到的美好,乡村文化它是有情感的,乡愁承载了人们对家乡的美好。展馆中采用清江盛产的夏布装饰,左右两个展馆分别展示了文创产品和当地生产的农副产品。为体现清江特色,我们利用“鱼的元素为主体,这也是我们结合俯视清江的视角得出的鱼的形态。其中这也是提取元素的一种方式。二是黄瓜山村“梨好·黄瓜山”的项目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挖掘整理黄瓜山村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增强黄瓜山村文化底蕴,促进乡村艺术和生产生活有机结合,深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规划一批乡村艺术项目;设计一批乡村艺术产品;绘制一批乡村艺术外墙;打造一批乡村艺术长廊。建构“梨史、梨会、梨园、梨品、梨宿”五大产业梨想格局,进一步加大“中华梨村”的品牌推广力度。三是铜梁区六赢村“艺术乡村”研究项目中,以“荷和原郷·荷理和气”为主题,挖掘整理六赢村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开展乡村艺术设计,打造铜梁荷龙特色艺术乡村品牌,提升乡村文化底蕴,美化乡村人居环境,推动六赢村乡村产业升级,繁荣乡村文化经济。增强六赢村乡村文化底蕴,促进乡村艺术和生产生活有机结合,推动当地乡村文化振兴。重塑六赢村新形象,描绘乡村新风貌,植根荷理新思路,造就百姓新生活。通过管理运营思路,针对性设置产业项目,环环相扣,长效发展,彰显乡村价值,诠释乡村之美,追忆本土文化、深挖乡愁内涵,激发乡村活力,使之换颜新生,让乡村更农村,让村民更农民。
团队发展齐心协力,但需要学校和政府给予更大的支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展开,发挥工作协调机制作用;二是指定配套机制,改善创业环境;三是加强培训,创业和再就业能力;四是畅通就业渠道,推动劳动力转移;五是鼓励自主创业,搭建创业平台;六是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支持经营困难的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企业行政、企业员工要提出并履行“共同约定”承诺,使企业行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对创新生态圈建设的建议:
一是建构全园综合性服务平台,转变观念、凝聚共识,明晰转型发展路径。二是创新理念、统筹推进,完善创新创业环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提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和潜力。三是健全常态化运行管理机制。整合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受体制机制的制约,我省的高校、产业园区间存在一面无形的隔墙,地方政府和高校之间鲜有全方位合作。政府牵头组织的技术成果对接活动,往往收效甚微:一方面,技术成果成熟度不够、不契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承接能力不强,缺乏融资能力。因此,要实现科技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变,就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四是聚焦重点,带动全局,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发展企业也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否则就可能会水土不服、半途而废。
对于未来的规划,乡村振兴会一直走下去并且会越来越好。在这期间我们需要的是不断挖掘乡村文化,通过我们的方案让更多人感受到乡村的美好。遵循国家政策走好扶贫道路,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团队将不辱使命,初心不变,坚持坚守,砥砺前行,让更多的团队、老师、员工参与其中,大众受益,让创新创业事业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