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伟——刷墙到刷创意的心路历程
王德伟——刷墙到刷创意的心路历程
公司(团队)名称:重庆市今尔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员工人数:长期4名。兼职50余名左右
主营业务:雕塑、墙绘、图文设计与制作、工艺品制作与销售(不含金银饰品)、文化艺术活动与策划、会展服务。
负责人(法人):王德伟
2013年进入本校学习,一直勤工俭学维持生计。2014年选择开始创业的这条路,起初原因是生活费不够,家庭条件比较贫苦,并且交通也不便利。家庭给予的生活费不抵开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不让父母过多操劳,便选择开始了创业道路!2014年经过一年的学习走访,使我从单一的就业思路转变为开发项目改变,从替别人工作转变成别人替我工作,对我自己本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个人情况:
2013年在“未来”画师担任美术教师,参与教学科研。2014.11——2016.5担任“钜成”教育(美术教学、生活老师)2016年老员工创新创业奖学金二等奖;2016.5——2017.09先后担任壹幕装饰(项目主管、经理);2018年至今担任今尔传媒董事,负责公司整个运营。2019年“今尔传媒”评为重庆“十佳文化艺术企业”网络评选大赛亚军。公司之所以能够成立,能够存活下来!总而言之离不开所有员工的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其中记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夏天的时候,在烈日当空的户外顶着高温工作,手机因为高温影响暂停使用,但是我们还是在烈日中坚持努力下来。当我在往后辛苦的时候总能想到这件事,什么苦累我都吃过。能战胜过手机的人,一定能战胜一切。还有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希望大家引以为戒,特别是在校老员工。之前在某个放假结束到校的时候,包里装着一学期的学费,众所周知学美术的费用比较高,再加上自己的一点勤工俭学赚的钱!一共花费将近2万去网络上加入了一个平台会员,会员基本内容是:可以给公司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根据公司所做的项目,给你提供客户的资料,客户的需求并线上指导,进而促进签单。 我信心满满地交了费用,孤注一掷,以为能赚钱了,但是却发现这一平台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匹配,比如平台居多的单子不涉及到你的营业范围,或单子基本不盈利。且客户在平台线上操作也比较麻烦。综合这些情况。学费自然而然一去不复回。学费打水飘缴不上,面临辍学的风险,后来自己东拼西凑,缴了一部分学费,剩下未缴的学费都是自己平时做点小业务和兼职赚起来的,一次交一千,分期缴,花费了一个学期才把学费缴清。后来我总结了自己不是为了学费打水飘而伤心,而是自己的年轻见解和自身的能力跟当时市场还未接轨,所以劝诫大家投入需要谨慎,做事多思考,想事周全!
2016年5月4日是一个重要的一天,重庆市今尔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登记营业,主要承接新农村文化振兴,永川临江,陈食,朱沱,南大街,宝峰等业务,并且周边大足,铜梁,荣昌等都有所涉及。其中受云南政府邀请,打造了12个村庄,另外与永川区乐和乐都合作长达5年之久,主要打造舒服的游玩环境及为每年的万圣节氛围打造。
随着业务做了些许,总结一下发现关于法学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加强,比如合同法;税法;劳动法等,这些是我们在大学专业知识上学不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学校的培训学习,创业方面的培训学习得来,所以希望在校老员工积极参加学校及社会组织的各类培训。多学习针对创业人群组织讲座和经验交流会,邀请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对其进行专业指导,积极参加各类创业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提高创业成功率。组织一些创业交流会,邀请创业较为成功的人士传授交流成功经验。
在政府方面希望能多宣传组织的培训,政府开展的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对象及内容是我们不知道的,所以我们又损失了很多能学习的机会。还有就是跨区域的学习,片区的同行业交流等。
老员工自主创业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创业路途漫漫,生活也就是这样,每天都在一点点改变。如果我们想要变得出类拔萃,那么必须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学一点,多迈出一步,多坚持一下,流更多的汗,吃更多的苦,品尝更多的艰辛。不要围着就业谈就业,应该思考什么是就业,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东西,成功是悬崖峭壁上的雪莲,只有不畏艰辛且坚持不懈的勇者才能采撷到。我知道,生活依旧在继续,地球每天都在转。我走的路,我的理想,我肩负的责任,面对后面未知的可能意想不到的重重困难,我绝不会退缩。我无法选择我的出生和开始,但可以努力争取过程和自己想要的结果,我深深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否改变命运关键在于我以什么态度去面对它,什么方式去改变它。
接下来,逐步推广市场,扩大市场占有欲,树立品牌形象,期待今尔传媒的品牌路线,多条战略多元化发展,形成属于今尔的独立特色品牌。
案例15:魏仕雄——“武装”创业
公司(团队)名称:重庆禾黛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禾黛艺坊)
企业员工人数:5
主营业务:视觉传达设计、活动策划、文创研发及销售。
负责人(法人):魏仕雄
个人简介:
魏仕雄,男,1992年8月出生,河北邢台人,中共党员。2016年毕业于永利集团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
创业格言:让时刻努力与不断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创业之战:
转变:2014年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被推荐到由就业办指导成立的就业创业协会,成为了一名新生社团的初创成员。在班级里长期担任班长职务的我充分调整了心态,分配了自己拥有的非常紧凑的时间,抱着时刻努力与不断学习的心态投入到协会的初期制度建设、骨干招募、协会招新,还有后期配合就业办组织关于就业创业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中去,这让一个本来想在毕业后谋求公招的我有了一丝在思想层面上根本的转变。
武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们在2015年初提到的最多的词,国家、政府、学校在就业创业等政策方面有了较以往更大的支持力度,文理学院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各项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而我有幸参加了由文理学院举办的SIYB创业先锋班,并担任创业班长。这次长达一个学期的创业培训中,不仅让我系统的了解了什么是创业,为什么去创业,怎么去创业等创业理论,而且各种厉害的创业导师和行业大咖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讲解也让我了解到了丰富的创业方法和创业态度。其次我还有参加永川人社局的电商培训班、重庆市的就业大赛、农贷杯创业大赛等,层出不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也验证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更是给了我一把在之后创业路上面对苦难劈荆斩浪的利刃。
战役:2016年我以校级优秀大学毕业生身份走出校园,四年的大学校园生活结束的同时,禾黛艺术在文理学院南门创业园随之成立。禾黛艺术初创成员三名,创业口号“禾黛艺术,和而不同”,为做出更有艺术性的文化创意产品。但是,毅然选择的创业路走起来着实有些让人迷茫,感觉所有知识并无他用。直至两个月后才迎来第一笔业务——学校AB区底下通道文化墙设计与彩绘,从而迎来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就这样打着文化墙设计与彩绘的名号承接了黄瓜山、卫星湖、板桥镇、仙龙镇等诸多文化墙建设,但因为又走回了绘画的道路,心中着实有点不甘。
2018年初进军广告业主抓包装和视觉设计,我们迎难而上为诸多商家解决了产品包装及视觉效果实现的问题,得到了一批稳定的客户群。2019年接触文化行业为永川博物馆、永川文化馆、永川书协等文化建设单位提供展览设计和会展服务,至今参与大小展览三十余场次,得到了领导和参观群众的一直好评。2020年伴随疫情影响企业经营效益有所下滑,停工待产的我们错失了多个重要的战策活动,但是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也终见彩虹。今年七月我们与永川博物馆签定了文创研发战略协议,在未来几年我们将会寻回初心并结合这几年的创业创意经验研发属于永川及永川博物馆的文化创意性产品,而我们也将“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黄瓜山之战:黄瓜山为建设美丽乡村,体现农耕文化,在黄瓜山龙禁湾打造瓜山门户展现黄瓜山的特色风貌,我们有幸承接了此次项目,前期我们进行了实地勘察,方案预定,项目汇报等多道程序,以瓜山路线雕塑、孝悌文化、农耕文化、美丽乡村、山水瓜山等主题为龙禁湾进行整体打造。在其中瓜山路线图雕刻部分,团队成员跑了一整趟瓜山路线,结合卫星定位与导航,并通过艺术加工的形式用几十块石碑雕刻而成的瓜山路线图应运而生。此次项目为我们墙绘典型案例,在艺术与墙体,艺术与展示方式之间我们寻找到一种平衡,从而成功打造了我们“和而不同”的设计与艺术理念。
中交之战:中交一公局在永首个楼盘“世通国际”大厦奠基仪式,是我们从墙绘道广告和活动策划的过度项目,该项目是我们在承接工地外墙彩绘后得到领导认可后直接委托的项目,从项目策划道开展结束,历时5个月,在前期的策划阶段就有四个半月的时间,从确定执行到执行结束只有十天的时间,对于第一次承接大型活动的我们着实是一个考验,但是因为有着前期充足的准备,我们还是成功的把该活动圆满落地。在过后的总结会议中,我们坦诚自己团队配合,物资调配,物资购买等方面有着很多不足,但这次活动是对我们团队的成长至关重要的一次心理和规划建设,虽有不足,但实践可贵。
会展之役:在更加偏向广告设计之路后,我们团队所承接的大部分都是商家宣传与活动方面的业务,主要为商家解决视觉营销的问题,虽然得到了很多商家的认可,但是在这其中我越来越清晰的看到了其中对团队成员的一个致命攻击,那就是设计的雷同,创新创意越发底下,在我们承接第七届“海棠香国”展策的时候,因为第一次的设计过于普通与俗气直接被无视,这让我们感觉很懊恼,再经过一天时间的研讨与重新的构图设计后,我们才通过这设计稿。这次的设计应用虽然是很小的一个海报设计,但是从此让我们摆正了自己的心态,更加激发出我们的创意激情,直到现在每次有新的创意项目,我们就会感到一阵兴奋。
战场:2016年入驻永利集团创业园,学校为我们提供免费的工作场地,为初创时期的我们团队节省约3万元人民币每年的场地租赁费,而我们在创业园期间,一直保持着高昂的经营状态,从一开始的“一穷二白”连最开始的初始创业资金都是团队成员相互拆借才挺过来的,工作环境两张桌子、两台电脑、一个茶台、一个沙发的状态,成功设计策划进行了大约4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后期在学校对创业园的整体规划下,我们经过多次向学校申请和说明情况,学校为我们团队又增加一份支持,我们有得到一个临街门面,在学校创建“创新生态圈”的整体建设进程中我们团队也对学校政策进行充分了解和配合,对我们的店面进行了创新设计及装修,至此我们公司现有创业人员5名,学校提供的免费工作室面积60平方,并为我们配备了自己的厕所和水电。在学校整体打造下的南门创业园已经今非昔比,成为了文理学院乃至永川的一条最靓丽多彩的创业街,它不止有着靓丽的外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心住着一个个为了梦想而奋斗的创业者,文理创谷才是最真正纯萃的美丽创业家园。
军需:在我们创业过程中,有了可供我们战斗的场地,但是始终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在创业过程中是需要不断业务的增进的,但是在业务匮乏的时候业务更不上但是需求增多的时候就会面临资金问题,但是对于我们文化产业项目对于资金缺口需求也不会很大,进行贷款会有些费力,而且在公司运行低迷的时候,公司创业成员和员工会有所动摇,在我的创业过程中经历或者看到的人员流失,或者由此导致的创业失败案例不下十起。一方面由于公司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全,利益分配不均;另一方面因为公司业务和资金的缺乏;还有最重要的是创业人员的素质不均,没有确定性的创业信心。对我们的需求和帮助如下:
1.创业园区对创业人员的着重筛选,不能为任何项目都是创业项目,着重评估创业人员的调性,对创业人员进行着重分析,不止评估项目本身。这样会更好的杜绝创业人员及团队的创业积极性和信心。
2.提高创业类的培训和效率,举例:我本人参加的为期一期的创业先锋班的筛选率比三五天的创业先锋班的容错率要高,长时的培训更能提炼创业人员筛选更适合和有创业品行的创业人,另外在长时的培训中更有利于创业知识的吸收和融化,每一节知识有足够时间的融化。对于短时培训,建议为主题性培训,不易过分冗杂复合。0.5-2天时间以“财务”“公司运作”等单个主题培训最佳。
3.对于资金方面,因为仅了解的文化创意项目,有周期长见效满的特性,特希望能引进小型项目投资人,5-20万的项目投资最佳。
展望:在经历了快五年的创业之路,看到过激情满满的初创团队最后因为几万块分配不均而分崩离析的。看到过因为有团队挣主心骨而反目的,看到过因为找不到业务没有运行资本苟延残喘的,也看到过像我们这种在夹缝中不断成长的,也看到过抓住商机瞬间身价百万的,也有一瞬间一败涂地的……
正因为看到的我们的“同类”太多,有时候会让自己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和身份,因为只有更加清楚的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身份,我们才能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在2016年的三人小团队,经历过人员离散,资金不接的昏暗时期,到现在有无名固定创业成员的小团队,我们也在不段发展和扩展自己。